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构建了农村电商顶层设计

    信息发布者:姜永基
    2017-02-25 09:51:26   转载



    核心提示:2月5日,新华社授权公布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其中,在第14条用近300字的篇幅强调“推进农村电商”,并首次提出鼓励发展“电商产业园”。   2月5日,新华社授权公布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其中,在第14条用近300字的篇幅强调“推进农村电商”,并首次提出鼓励发展“电商产业园”。   实际上,“互联网+”是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拐点。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最初的改革启动来自于农村包产到户,最大的改革联动群体来自于数以亿计的农民工,那么也必须看到,相对而言,在中国城市化加速、城市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同事,乡村在基础建设、公共服务以及产业结构优化上仍然存在不小差距,这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城乡二元化”难题。   而“一号文件”浓墨重彩于农村电商,其时代背景恰恰是当下中国全面推进“互联网+”的顶层设计,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民间活力共振,更指向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变革。   细读“一号文件”,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国家从政策层面,注重于解决新农村建设“人、钱、物、流”四大痛点,并提供了明细的改革方向与路径。   作者:张平   资深经济评论员、媒体人   “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事实上,近年来,包括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纷纷重注投入农村,阿里巴巴提出将拿出100亿,投入到“千县万村”计划——1000个淘宝县打造,10万个淘宝村建设。其实就是通过数以万计的村淘点,逐步构建起一张连接农村丰富农产品资源与城市居民需求的生态网络,以互联网特有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优势,打通以往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中间流通环节过多、需求与供给错位等壁垒。   “一号文件”对于农村基础电商平台建设的肯定和支持,必将有利于农村基础电商平台的加速发展,从而打通城乡一体化商业流通体系的“最后一公里”。   “一号文件”同时指出,推动商贸、供销、邮政、电商互联互通,加强从村到乡镇的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快递下乡工程。农村电子商务的首要“痛点”,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有数据显示,从相对偏远的村镇到一线城市,平均每件快递的物流成本大致在31块左右。而菜鸟物流为代表的大数据、社会化协同物流平台,正在构建村——县,县——市的分级物流体系。这种分级物流,直接带来了农产品运输物流成本的极大降低。据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农村淘宝事业部总经理孙立军提供的数据,目前从村到市的上达费用可以控制在每个快递品3块1左右,也即原来的10分之一!   而阿里巴巴更大的杀手锏在于,通过大数据,更大程度地降低快递公司下乡物流车辆的往返空载率,实现物流车辆装载量的饱和度增加,其最终目标,是将农产品从村到市的上达费用控制在2块左右,从市到村的下传快递物流成本控制在1块左右。   这也意味着,未来农产品进城,将不再承受“进货价一块钱,物流费十块钱”的高昂物流成本折磨,从而极大提升市场竞争力,让农民获得更多收益的同时,也让城市居民得以享受性价比更高的农产品。   另外“一号文件”还提出,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要知道,新农村建设最欠缺的不是硬件,而是软件——人才,尤其是长于农村、又经历了城市化锤炼的本土人才。想要让人才回流,前提是农村基础设施的现代化,随着国家近年来推动的全国宽带建设普惠化战略,等于加速铺就了电子商务的公路“村村通”。阿里巴巴等电商则在这两年中,不断推进着电子商务的“水电气”,无论是“村淘”网店的基点推广,还是以大数据为核心的物流集约化建设,以及普惠金融体系提供给创业农民的小额贷款,都让乡村电子商务产业乃至“互联网+”有了初步框架。   中国农村目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局。随着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消费升级成为下一个十年的主导流行词汇。富裕起来的中产阶级,在吃住行上都对于产品和服务有着更高的诉求。农业升级已经是大势所趋,目前“互联网+”对于农产品销售面临的四大障碍:规模化生产、体系化监控、信息化管理、渠道化流通,恰恰有着强大的外在升级助力。   互联网企业的下乡,电子商务仅仅是第一步,未来,随着互联网普惠金融的覆盖面更广泛,会有更多的创业者实现“大农场梦”。未来,创业者只需要一台电脑,甚至一部手机,就能实现对农场的24小时实时监控,随时针对信息反馈进行管理。甚至通过大数据供给,对天气、土壤、水分、种植物或养殖畜禽的成长状况“一键在手、了然于心”。   创业者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课堂,学习各种专业农业知识,通过社群构建,相互交流创业心得。通过移动端的“乡村专家和医生”服务,打破地理、空间限制,实现某个农业专家对创业者的点对点指导,对于各种农产品、家畜家禽种植养殖过程突发状况的紧急应对。   创业者同样可以随时获取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各种供需信息,通过电子商务实现产销对接,再通过物流网快速发货到家,同时大大降低传统的物流成本,最终让消费者获得更加价廉物美的产品和服务,也让绕开过多中间环节的农户获得更高收益。   农村“互联网+”的想象空间无限,互联网的技术、资金成规模下乡,进城打工青年怀抱着梦想、技能和经验的人力资本集中返乡,以及政府在政策、财政等各方面的加大扶持和引导,共同构建起农村“互联网+”的良性生态。这也就发出了一个明确信号:农村“互联网+”需要更多的政企合作、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协力推动。2017年,我们还将看到更多的类似案例。


    点击这里进入:村头号,看更多农村资讯

    村民评论
    2017-02-12 10:24:14     来源:电商参考    点击:121核心提示:2月5日,新华社授权公布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其中,在第14条用近300字的篇幅强调“推进农村电商”,并首次提出鼓励发展“电商产业园”。   2月5日,新华社授权公布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其中,在第14条用近300字的篇幅强调“推进农村电商”,并首次提出鼓励发展“电商产业园”。  实际上,“互联网+”是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拐点。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最初的改革启动来自于农村包产到户,最大的改革联动群体来自于数以亿计的农民工,那么也必须看到,相对而言,在中国城市化加速、城市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同事,乡村在基础建设、公共服务以及产业结构优化上仍然存在不小差距,这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城乡二元化”难题。  而“一号文件”浓墨重彩于农村电商,其时代背景恰恰是当下中国全面推进“互联网+”的顶层设计,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民间活力共振,更指向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变革。  细读“一号文件”,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国家从政策层面,注重于解决新农村建设“人、钱、物、流”四大痛点,并提供了明细的改革方向与路径。  作者:张平  资深经济评论员、媒体人  “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事实上,近年来,包括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纷纷重注投入农村,阿里巴巴提出将拿出100亿,投入到“千县万村”计划——1000个淘宝县打造,10万个淘宝村建设。其实就是通过数以万计的村淘点,逐步构建起一张连接农村丰富农产品资源与城市居民需求的生态网络,以互联网特有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优势,打通以往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中间流通环节过多、需求与供给错位等壁垒。  “一号文件”对于农村基础电商平台建设的肯定和支持,必将有利于农村基础电商平台的加速发展,从而打通城乡一体化商业流通体系的“最后一公里”。  “一号文件”同时指出,推动商贸、供销、邮政、电商互联互通,加强从村到乡镇的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快递下乡工程。农村电子商务的首要“痛点”,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有数据显示,从相对偏远的村镇到一线城市,平均每件快递的物流成本大致在31块左右。而菜鸟物流为代表的大数据、社会化协同物流平台,正在构建村——县,县——市的分级物流体系。这种分级物流,直接带来了农产品运输物流成本的极大降低。据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农村淘宝事业部总经理孙立军提供的数据,目前从村到市的上达费用可以控制在每个快递品3块1左右,也即原来的10分之一!  而阿里巴巴更大的杀手锏在于,通过大数据,更大程度地降低快递公司下乡物流车辆的往返空载率,实现物流车辆装载量的饱和度增加,其最终目标,是将农产品从村到市的上达费用控制在2块左右,从市到村的下传快递物流成本控制在1块左右。  这也意味着,未来农产品进城,将不再承受“进货价一块钱,物流费十块钱”的高昂物流成本折磨,从而极大提升市场竞争力,让农民获得更多收益的同时,也让城市居民得以享受性价比更高的农产品。  另外“一号文件”还提出,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要知道,新农村建设最欠缺的不是硬件,而是软件——人才,尤其是长于农村、又经历了城市化锤炼的本土人才。想要让人才回流,前提是农村基础设施的现代化,随着国家近年来推动的全国宽带建设普惠化战略,等于加速铺就了电子商务的公路“村村通”。阿里巴巴等电商则在这两年中,不断推进着电子商务的“水电气”,无论是“村淘”网店的基点推广,还是以大数据为核心的物流集约化建设,以及普惠金融体系提供给创业农民的小额贷款,都让乡村电子商务产业乃至“互联网+”有了初步框架。  中国农村目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局。随着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消费升级成为下一个十年的主导流行词汇。富裕起来的中产阶级,在吃住行上都对于产品和服务有着更高的诉求。农业升级已经是大势所趋,目前“互联网+”对于农产品销售面临的四大障碍:规模化生产、体系化监控、信息化管理、渠道化流通,恰恰有着强大的外在升级助力。  互联网企业的下乡,电子商务仅仅是第一步,未来,随着互联网普惠金融的覆盖面更广泛,会有更多的创业者实现“大农场梦”。未来,创业者只需要一台电脑,甚至一部手机,就能实现对农场的24小时实时监控,随时针对信息反馈进行管理。甚至通过大数据供给,对天气、土壤、水分、种植物或养殖畜禽的成长状况“一键在手、了然于心”。  创业者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课堂,学习各种专业农业知识,通过社群构建,相互交流创业心得。通过移动端的“乡村专家和医生”服务,打破地理、空间限制,实现某个农业专家对创业者的点对点指导,对于各种农产品、家畜家禽种植养殖过程突发状况的紧急应对。  创业者同样可以随时获取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各种供需信息,通过电子商务实现产销对接,再通过物流网快速发货到家,同时大大降低传统的物流成本,最终让消费者获得更加价廉物美的产品和服务,也让绕开过多中间环节的农户获得更高收益。  农村“互联网+”的想象空间无限,互联网的技术、资金成规模下乡,进城打工青年怀抱着梦想、技能和经验的人力资本集中返乡,以及政府在政策、财政等各方面的加大扶持和引导,共同构建起农村“互联网+”的良性生态。这也就发出了一个明确信号:农村“互联网+”需要更多的政企合作、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协力推动。2017年,我们还将看到更多的类似案例。


    点击这里进入:村头号,看更多农村资讯

    村民评论
    2017-02-12 10:24:14     来源:电商参考    点击:121核心提示:2月5日,新华社授权公布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其中,在第14条用近300字的篇幅强调“推进农村电商”,并首次提出鼓励发展“电商产业园”。   2月5日,新华社授权公布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其中,在第14条用近300字的篇幅强调“推进农村电商”,并首次提出鼓励发展“电商产业园”。  实际上,“互联网+”是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拐点。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最初的改革启动来自于农村包产到户,最大的改革联动群体来自于数以亿计的农民工,那么也必须看到,相对而言,在中国城市化加速、城市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同事,乡村在基础建设、公共服务以及产业结构优化上仍然存在不小差距,这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城乡二元化”难题。  而“一号文件”浓墨重彩于农村电商,其时代背景恰恰是当下中国全面推进“互联网+”的顶层设计,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民间活力共振,更指向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变革。  细读“一号文件”,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国家从政策层面,注重于解决新农村建设“人、钱、物、流”四大痛点,并提供了明细的改革方向与路径。  作者:张平  资深经济评论员、媒体人  “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事实上,近年来,包括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纷纷重注投入农村,阿里巴巴提出将拿出100亿,投入到“千县万村”计划——1000个淘宝县打造,10万个淘宝村建设。其实就是通过数以万计的村淘点,逐步构建起一张连接农村丰富农产品资源与城市居民需求的生态网络,以互联网特有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优势,打通以往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中间流通环节过多、需求与供给错位等壁垒。  “一号文件”对于农村基础电商平台建设的肯定和支持,必将有利于农村基础电商平台的加速发展,从而打通城乡一体化商业流通体系的“最后一公里”。  “一号文件”同时指出,推动商贸、供销、邮政、电商互联互通,加强从村到乡镇的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快递下乡工程。农村电子商务的首要“痛点”,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有数据显示,从相对偏远的村镇到一线城市,平均每件快递的物流成本大致在31块左右。而菜鸟物流为代表的大数据、社会化协同物流平台,正在构建村——县,县——市的分级物流体系。这种分级物流,直接带来了农产品运输物流成本的极大降低。据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农村淘宝事业部总经理孙立军提供的数据,目前从村到市的上达费用可以控制在每个快递品3块1左右,也即原来的10分之一!  而阿里巴巴更大的杀手锏在于,通过大数据,更大程度地降低快递公司下乡物流车辆的往返空载率,实现物流车辆装载量的饱和度增加,其最终目标,是将农产品从村到市的上达费用控制在2块左右,从市到村的下传快递物流成本控制在1块左右。  这也意味着,未来农产品进城,将不再承受“进货价一块钱,物流费十块钱”的高昂物流成本折磨,从而极大提升市场竞争力,让农民获得更多收益的同时,也让城市居民得以享受性价比更高的农产品。  另外“一号文件”还提出,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要知道,新农村建设最欠缺的不是硬件,而是软件——人才,尤其是长于农村、又经历了城市化锤炼的本土人才。想要让人才回流,前提是农村基础设施的现代化,随着国家近年来推动的全国宽带建设普惠化战略,等于加速铺就了电子商务的公路“村村通”。阿里巴巴等电商则在这两年中,不断推进着电子商务的“水电气”,无论是“村淘”网店的基点推广,还是以大数据为核心的物流集约化建设,以及普惠金融体系提供给创业农民的小额贷款,都让乡村电子商务产业乃至“互联网+”有了初步框架。  中国农村目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局。随着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消费升级成为下一个十年的主导流行词汇。富裕起来的中产阶级,在吃住行上都对于产品和服务有着更高的诉求。农业升级已经是大势所趋,目前“互联网+”对于农产品销售面临的四大障碍:规模化生产、体系化监控、信息化管理、渠道化流通,恰恰有着强大的外在升级助力。  互联网企业的下乡,电子商务仅仅是第一步,未来,随着互联网普惠金融的覆盖面更广泛,会有更多的创业者实现“大农场梦”。未来,创业者只需要一台电脑,甚至一部手机,就能实现对农场的24小时实时监控,随时针对信息反馈进行管理。甚至通过大数据供给,对天气、土壤、水分、种植物或养殖畜禽的成长状况“一键在手、了然于心”。  创业者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课堂,学习各种专业农业知识,通过社群构建,相互交流创业心得。通过移动端的“乡村专家和医生”服务,打破地理、空间限制,实现某个农业专家对创业者的点对点指导,对于各种农产品、家畜家禽种植养殖过程突发状况的紧急应对。  创业者同样可以随时获取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各种供需信息,通过电子商务实现产销对接,再通过物流网快速发货到家,同时大大降低传统的物流成本,最终让消费者获得更加价廉物美的产品和服务,也让绕开过多中间环节的农户获得更高收益。  农村“互联网+”的想象空间无限,互联网的技术、资金成规模下乡,进城打工青年怀抱着梦想、技能和经验的人力资本集中返乡,以及政府在政策、财政等各方面的加大扶持和引导,共同构建起农村“互联网+”的良性生态。这也就发出了一个明确信号:农村“互联网+”需要更多的政企合作、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协力推动。2017年,我们还将看到更多的类似案例。


    点击这里进入:村头号,看更多农村资讯

    村民评论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